发布时间 :2022-05-16
(本报记者 朱泉 见习记者 潘金铭)到2021年底,营业收入相比改革前的2019年增长216%,净利润增长147%;资产包规模从2.6亿元增长到2021年近7亿元,增长近3倍;资产经营收入占比47.6%,占营业总额的比例越来越高……
这些数字,印证了南京紫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“紫金资管”)三年国企改革取得的实质性进展。在这里,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资产经营业务正激起改革“一池春水”。
作为紫金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,其前身是南京市投资公司,自2014年改制更名后,经营方式发生极大改变,单纯依靠股权投资获取收益,向非金融不良资产处置、园区实体资产经营、典当市场化金融服务“一主两元”市场化经营模式转型。
发展需要什么,改革就聚焦什么。在当前“双循环”的大背景下,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紧迫任务,紫金资管聚焦主责主业,发挥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优势,做好防范区域风险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“两篇文章”。
“过去公司只单纯购买、销售银行资产包,这个过程几乎不增加价值,只是不良资产的搬运工。”紫金资管相关负责人说,对落后的、将要被淘汰的资产进行修理完善,让其重新进入经济体系,这种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,才是紫金资管的核心价值。
市场化让公司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置方式。在稳固传统金融不良业务的同时,公司以市场为导向,引入“投行”理念,创新不良资产业务模式,开展破产重整、债务重组等投行化业务,处置方式由直接债权转让、司法追偿向重组、重整、债转股、共益债等多元化处置方式转变。
改革期间,公司落地的多个项目中,“投行”项目占比不断提升,金融体系“清道夫”和实体经济“助推器”的作用日益凸显。参与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所有底层资产的尽调估值、交易结构的探析,并认购次级份额;对如皋某新型建材公司实施实质性债务重组,帮助债务人引入合作机构,盘活抵押资产;对溧水某烂尾住宅项目进行共益债投资,为烂尾楼续建提供增量资金,保障住宅项目如期交付……
“连续5年从南京金服平台获得数百万元科技贷款支持,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现金压力,还减少了利息费用支出,保证企业正常有序运营。这一切离不开紫金研创中心的支持和帮助。”南京艾瑞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叹道。
作为紫金资管实体资产经营的重要载体,紫金研创中心承载着为公司主业发展提供现金流支撑、拓展项目资源的重要作用。作为公司“一主两元”业务的重要一环,近年来,园区外拓市场、内塑品牌,市场化程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,成为推动公司主业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紫金研创中心小微企业众多,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、抗风险能力弱,一旦遇到疫情等不利因素就会影响其发展。为帮助企业构筑金融“防火墙”,拓展融资渠道,扩充资金来源,公司借助紫金投资集团“全牌照”金融资源优势,引入“南京金服平台”、南创投科创基金,在研发、投资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合适的金融助力,并推进与集团成员企业和外部融资平台的合作,把转贷基金、股权质押融资基金、宁创贷等更多产品引入园区,丰富融资渠道。截至目前,该中心已为入园企业融资规模超过4个亿,服务需求企业近20家,有力地支持了园内小微企业的发展。
这几年,由于疫情原因,紫金研创中心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,针对这一情况,紫金研创中心积极争取地方扶持资源,为困难中小企业减免房租。2020年至2021年,累计减免房租金额达1200万元。
今年3月,园区再次响应政府号召减免企业租金,精简业务流程,缩短材料审核时间,不到半个月就完成首批27家企业的减租材料审核。预计今年惠及企业数超过80家,直接减租3000万元,对保障困难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经营带来实质性帮助,充分彰显了国企担当。
搭好舞台,给足服务,企业与园区的黏性越来越高,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紫金研创中心。中心目前已集聚西门子、艾睿电子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,中国知网、美乐威电子、德赛西威、天辰礼达、策立科技等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,持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超过100家。同时中心作为市级孵化器,累计数年孵化器评级达到“优良”标准,已成为江宁开发区的头部园区。
典当业务作为公司主业的有力补充,除了发挥市场化功能以外,更多地展现出业务协同的价值。经过7年发展,南京银润典当有限公司已成为南京市典当行业龙头企业,年均服务小微客户2000户,且户均融资规模不超过10万元,资金流转周期不超过3个月,真正发挥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示范作用。
紫金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巩固国企改革成果,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,把并购重组业务作为实现公司“十四五”期间总资产、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突破口,通过业务实践,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,强化团队投行化运作能力,力争实现一项重大资产并购落地,实现公司资产经营能力的总体提升,推动资产经营跨越式发展。